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改良设计及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抗菌肽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不容易引起抵抗性,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对抗微生物感染的多功能工具。然而,因天然抗菌肽存在抗菌活性低、稳定性低、溶血性高等问题,使其较难应用于临床,所以研究人员对抗菌肽进行改良设计以期获得更高抗菌活性、更低溶血活性的新型抗菌肽。另外,天然抗菌肽作为一类免疫效应因子而被发现,其表现出的抑菌、免疫调节、内毒素中和等作用,使得研究人员对抗菌肽在抗炎作用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本文就抗菌肽的药物设计方法及抗炎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 改良设计及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抗菌肽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不容易引起抵抗性,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对抗微生物感染的多功能工具。然而,因天然抗菌肽存在抗菌活性低、稳定性低、溶血性高等问题,使其较难应用于临床,所以研究人员对抗菌肽进行改良设计以期获得更高抗菌活性、更低溶血活性的新型抗菌肽。另外,天然抗菌肽作为一类免疫效应因子而被发现,其表现出的抑菌、免疫调节、内毒素中和等作用,使得研究人员对抗菌肽在抗炎作用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本文就抗菌肽的药物设计方法及抗炎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 的作用机制、应用及改良策略[1]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安全无毒、抗菌谱广、稳定性好、杀菌浓度低、分子质量小、致敏性弱等,成为了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抗菌肽存在的问题及改良策略,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sublancin与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抗菌肽Sublancin与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用4~6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先连续灌胃7 d、每天1次、每只0.2 mL的下列物质: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攻毒组,灌胃生理盐水;12.0 mg/kg BW黄芪多糖组,灌胃12.0 mg/kg BW的黄芪多糖溶液;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灌胃48.0 mg/kg BW的黄芪多糖溶液;1.0 mg/kg BW sublancin组,灌胃1.0 mg/kg BW的sublancin溶液;2.0 mg/kg BW sublancin组,灌胃2.0 mg/kg BW的sublancin溶液。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在灌胃结束24 h后均以200 μL/只的剂量灌胃浓度为1×109 CFU/m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攻毒。分别在攻毒3和24 h后从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采集外周血、脾脏以及盲肠内容物,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数量以及肠道内容物中沙门氏菌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沙门氏菌攻毒3 h后,与攻毒组相比,12.0和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是存在降低趋势。沙门氏菌攻毒24 h后,与攻毒组相比,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12.0和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MCP-1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沙门氏菌攻毒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和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1.0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IL-10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综合上述结果可得出,适宜剂量的抗菌肽sublancin和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与黄芪多糖相比,抗菌肽sublancin对感染沙门氏菌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更加全面。

  • Sublancin增强小鼠获得性免疫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Sublancin灌胃对卵清白蛋白(OVA)免疫小鼠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6周龄雌性BALA/c小鼠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只小鼠。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2.5 mg/kg体重的左旋咪唑溶液,抗菌肽Sublancin组小鼠灌胃0.5、1.0和2.0 mg/kg体重的抗菌肽Sublancin溶液。各组小鼠连续灌胃14 d。在灌胃结束24 h后用模式抗原OVA皮下注射对各组小鼠进行免疫,14 d后加强免疫1次,第2次免疫7 d后采血和取脾脏,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及其亚类IgG1、IgG2a和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5、1.0和2.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G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Sublancin可以诱导OVA免疫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反应,增强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 复合对山羊瘤胃发酵和酶活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抗菌肽对饲喂不同精料饲粮山羊瘤胃发酵和酶活性的影响。选取18只4月龄雄性山羊,随机分3组,每组6只。对照组(Ⅰ组)、高精料组(Ⅱ组)、高精料抗菌肽组(Ⅲ组)分别饲喂精料300、600和600 g/(只·d),同时Ⅲ组在精料中添加3.0 g/(只·d)复合抗菌肽。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组瘤胃液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甲烷(CH4)、氨态氮(NH3-N)、尿素氮、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与(乙酸+丁酸)/丙酸及木聚糖酶、脂肪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5)。2)与Ⅱ组相比,Ⅲ组瘤胃液丙酸、丁酸、NH3-N浓度及CMCase、果胶酶、中性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乙酸、T-VFA、CH4、尿素氮浓度与(乙酸+丁酸)/丙酸及木聚糖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MCP浓度及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由此说明,复合抗菌肽可调节山羊瘤胃发酵模式,提高饲料利用率,是理想的饲料添加剂。

  • 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抗菌肽是一种对多重耐药菌株表现出特异性的抗菌机制的小分子多肽。同时,抗菌肽还具有抗炎活性,可以通过直接中和脂多糖(LPS)、抑制生物性炎症因子的产生来减轻炎症反应;亦可通过趋化白细胞、促进免疫细胞增殖等来影响获得性免疫,从而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发挥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PS诱导炎症产生的机制及抗菌肽抑制LPS诱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理。

  • 对镇海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抗菌肽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镇海林蛙蝌蚪(Gosner 26~27期)5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喂添加0、1、2、4和8 mg/g抗菌肽的试验饲料。试验至镇海林蛙蝌蚪全部完全变态结束。结果表明:1)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发育历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01),与镇海林蛙蝌蚪的体长相关性不显著(P=0.324);2)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平均值为94.6%,组间差异不显著(P=0.549),与抗菌肽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434);3)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时间及体长、体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4)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的跳跃距离相关性不显著(P=0.578);5)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大腿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01)。由此可见,抗菌肽的添加降低了镇海林蛙的发育速度,延长了变态时间,同时增加了变态个体的大小,从而提高了幼蛙的适合度。

  • Toll样受体及其对肠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Toll样受体(TLRs)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脊椎与非脊椎动物中具有病原体传感器的功能。TLRs对体内外特异性配体的识别是启动先天免疫的基础,并迅速增加对抗入侵病原体的保护性反应,最终激活适应性免疫。TLRs在肠道免疫对病原菌与益生菌的区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TLRs可调控动物肠道上皮分泌抗菌肽杀灭病原菌,对肠道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TLRs的种类、配体及相应的信号通路,探讨TLRs在肠道免疫调节中的关键作用。

  • Sublancin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及盲肠菌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通过2个试验研究抗菌肽Sublancin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和盲肠菌群的影响。试验1:选取432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分别为对照组(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低剂量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150 mg/kg Sublancin)和低剂量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 Sublancin),试验持续42 d。于试验第1天、第21天和第42天时,对肉鸡称重、结料,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于试验第21和第42天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只鸡,收集盲肠食糜用于分析盲肠菌群。试验2:选取288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为对照组(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80 mg/kg金霉素)和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 Sublancin),试验持续28 d。于试验第1天和第21天,对肉鸡称重、结料,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试验第19~21天收集粪尿,测定养分表观代谢率和氮沉积;于试验第22天,每只肉鸡灌服1 mL大肠杆菌K88菌悬液(109 CFU/mL),第28天时每个重复选取1只鸡,收集盲肠食糜用于分析盲肠菌群。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Sublancin或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显著提高试验前期(1~21 d)、后期(22~42 d)以及全期(1~42 d)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300 mg/kg抗菌肽Sublancin或80 mg/kg抗生素金霉素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和氮沉积率(P0.05)。抗菌肽组肉鸡的氮沉积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由此得出,抗菌肽Sublancin用于肉鸡饲粮中抗生素替代物具有潜在的价值。饲粮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Sublancin可通过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肠道有害细菌数量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

  • 融合基因在重组毕赤酵母的表达 及体外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在毕赤酵母SMD1168中表达融合抗菌肽,并检测其体外抑菌活性。方法:本实验从实验室先前构建的重组质粒pVAX1-RHKJT中克隆出已构建好的融合抗菌肽RHKJT基因片段,将RHKJT基因片段插入至pGAPZaA真核表达质粒中,通过PCR和测序验证,构建pGAPZα-RHKJT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线性化的pGAPZα-RHKJT电转化至毕赤酵母SMD1168中获得重组酵母SMDpG-RHKJT,并通过PCR和RT-PCR验证,对重组毕赤酵母SMDpG-RHKJT进行发酵,并收集发酵上清液进行体外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成功获得重组酵母SMDpG-RHKJT菌株,重组酵母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标准菌、大肠杆菌耐药菌、沙门氏菌标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肺炎链球菌标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结论:重组酵母表达的融合抗菌肽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和较高的抑菌活性,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 细菌对的抗性及机理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抗菌肽(AM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中的小肽类物质,它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AMPs作为传统抗生素的代替品被广泛重视,然而细菌对于AMPs的抗性如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样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从浮游菌、生物膜和信号调节3个方面阐述细菌对于AMPs的抗性及机理。

  • 营养、大肠杆菌和氨基酸对猪小肠上皮细胞和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应激和氨基酸对上皮抗菌肽表达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试验选用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作为研究对象,饥饿和大肠杆菌感染分别作为营养应激和细菌应激,丙氨酸和异亮氨酸作为氨基酸处理,收集细胞mRNA,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β防御素和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DMEM/F12培养基)相比,饥饿显著降低了小肠上皮细胞猪防御素2(pBD-2)、猪防御素3(pBD-3)和猪防御素EP2c(pEP2c)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O1)和叉头转录因子4(FoxO4)的表达(P0.05)。与对照组(饥饿培养基)相比,丙氨酸处理未显著影响pBD-2和pBD-3的表达(P>0.05),但显著提高了pEP2c表达水平(P<0.05);异亮氨酸处理使pBD-2、pBD-3和pEP2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丙氨酸和异亮氨酸处理不同程度影响信号通路蛋白转录,丙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Sirt1和FoxO4的表达水平(P<0.05),异亮氨酸处理显著促进了Sirt1、FoxO1和FoxO4的表达(P<0.05)。由此得出,营养应激降低猪小肠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的表达,而氨基酸的补充可促进其表达,该调控作用可能与Sirt1和叉头转录因子(FoxO)信号通路蛋白有关。

  • 重组菌丝霉素发酵培养基筛选及其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对重组菌丝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并研究饲粮中添加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利用30 L发酵罐对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PPle)进行液体发酵,采用分批-补料式发酵工艺,比较低盐、基础甘油和基础可溶性淀粉3种不同培养基对重组菌丝霉素分泌表达的影响。动物试验选用30头24日龄健康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配到5个组:对照组(CON组,基础饲粮)、硫酸黏菌素组(CS组,基础饲粮+0.3%硫酸黏杆菌素)、抗菌肽组(AP组,基础饲粮+0.2%重组菌丝霉素)、微生态制剂组(PB组,基础饲粮+0.1%微生态制剂)和联合应用组(PPB组,基础饲粮+0.2%重组菌丝霉素+0.1%微生态制剂),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发酵到114 h,低盐组、基础甘油组和基础可溶性淀粉组菌体湿重达到最高,分别为450、402、277 g/L。发酵114 h,测得发酵上清液蛋白总浓度低盐组0.38 g/L、基础甘油组3.94 g/L、基础可溶性淀粉组5.63 g/L。动物试验表明,与CON组相比,CS组和AP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了料重比(F/G)(P<0.05)。与CON组相比,CS组和AP组有降低腹泻率的趋势(0.05展开 -->

  • 与革兰氏阳性菌的互作及其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抗菌肽(AMP)因其具有理化性质稳定、抗菌谱广、耐高温以及不易使靶菌株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剂被提出,有望成为饲料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随着对AMP的深入研究,发现部分细菌能对AMP产生耐药性。目前,还没有对AMP对革兰氏阳性(G+)菌芽孢的抗性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AMP对G+菌的抑菌机制还知之甚少。在本文中,我们对AMP对G+菌的作用靶点、抑菌机制以及G+菌对AMP产生的耐药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