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杉木林改造成阔叶林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组分和转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磷(P)是维持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因子。杉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 带地区,杉木林的土壤酸化,P 素利用效率低,研究杉木林转化后对土壤P 素的影响对生 态系统的稳定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南亚热带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重新 种植的杉木林、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根际土和非根际 土,重点探究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改造成阔叶林后土壤P 组分及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改造后的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 量P 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林;红锥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的土壤全P 比 杉木林和米老排林更容易转化为速效P;(2)红锥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的根际和非根 际土壤中氯化钙提取P 含量均显著高于杉木林和米老排林,米老排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酶提取P、盐酸提取P 和柠檬酸提取P 含量显著高于杉木林和红锥林; (3)RDA 结果表明调控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 组分的关键因子分别是土壤含水量和微生物 生物量碳。综上所述,将杉木林改造成阔叶林有利于森林土壤P 的储存和供应。该研究为 提高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P 有效性的树种选择和经营管理策略等方面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近自然化改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1-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有机磷( Po 是土壤磷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土壤团聚体 Po分布特征的影响,该研究以南亚热带的马尾松纯林( PP)和近自然化改造后的马尾松 −阔叶树种混 交林( CP)为对象,采集 0~10 cm土样后利用干筛法将其筛分为 >2 mm、 0.25~2 mm和 MRO P>MLO P>LO P,而在 CP中为 HRO P>MLO P>MRO P>LO P。( 3 CP中的 MBP和 ACP活性在原土及各团聚体径级中均显著 高于 PP 并 且随着团聚体径级的减小 ACP活性上升。( 4)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效磷 AP)、土壤 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WD)、 MBP和全氮( TN)为土壤 Po组分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认为,近自 然化改造有利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的积累与转化,该研究结果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和生产力 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 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固氮树种马占相思 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 17 年生的巨尾桉纯林(PP) 与巨尾桉/马占相思(固氮树种)混交林(MP)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分别测定 0~10 cm 和 10~20 cm 土层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 分形维数(D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WSA)、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团聚体稳定性指 数(ASI)等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1)与 PP 相比,MP 的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提 升,其中以土壤 pH、有机碳(SOC)及全氮(TN)最为显著。(2)MP 的土壤团聚体粒径 分布优于 PP,差异主要体现在>2 mm 和0.25 mm)为主; 相较于 PP,MP 的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仅在 0~10 cm 土层显著提高,但其团聚体水稳定性 在 0~10 cm 和 10~20 cm 土层均显著提高。(3)Mantel 分析表明团聚体稳定性与 TN 相关性 最强;RDA 分析进一步表明 TN 是驱动其团聚体稳定性变异的最关键因子。综上所述,固氮 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南亚热 带桉树人工林水土保持、养分管理及可持续经营等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