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国内外隐私素养研究现状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对国内外隐私素养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学术界的理论建议,分析研究中存在的漏缺和不足,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对文献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目前学术界比较关注且有一定研究成果的主题,包括:隐私素养含义、隐私素养测量、隐私素养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公众隐私素养现状及教育策略,进一步按这4个主题范畴解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结果/结论] 目前隐私素养的研究已有一些进展,但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不同的观点和建议需要达成共识,研究的场景和内容还需要扩展,要加强隐私素养教育的研究。

  • 数据时代图书馆员角色的转变——数据馆员的兴起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国外数据馆员和学科馆员的岗位能力,提出我国数据馆员的人才培养策略。[方法/过程] 调研国外典型高校图书馆的招聘信息,从职位名称、教育背景、岗位职责、技能要求以及综合能力5个方面比较分析学科馆员和数据馆员之间的差异,并指出数据馆员应该具备的任职条件。[结果/结论] 总结国外高校数据馆员的岗位能力,指出从学科馆员到数据馆员的角色拓展的必要性,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培养数据馆员提供借鉴建议。

  • 科技智库建设的多层次图景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8-10-19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意义]当前我国科技智库建设普遍存在定位模糊和“库”重于“智”的问题,在新的决策背景下,找到“位”、提升“智”是当前科技智库建设的首要任务。[方法/过程]为此,本文以知识为基础,构建了科技智库建设的多层次图景:宏观层面的属性和边界关系图景,微观层面的研究体系及功能结构图景,中观层面的类型模式和组织演化图景,希望能够以“图”定“位”,以“知”明“智”。[结果/结论]从多个维度对科技智库进行了以“图”定“位”,并明晰了科技智库提高“智”识—提升“智”量—彰显“智”能的以“知”明“智”的路径,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1)认为知识与决策的双向互动是科技智库区别于其他智库的本质特征,将科技智库与其他智库的互动关系分为强联系与弱联系型,提出科技智库是智库体系中最为基础、最为能动、最为新锐的力量;(2)明确了核心科学在科技智库中的灵魂地位以及科技智库对核心科学的反哺作用,提出科技智库应超越当前“科技咨询”模式,向不确定性和决策风险高的后常规科学问题及策略拓展;(3)基于知识体系架构和领域跨度,将科技智库划分为综合型、专业型、咨询型、平台型4个类型,并在系统整合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智库的组织演化图景,基本明确了科技智库的建设路径及一流科技智库的建设方向。希望为个体科技智库建设和国家科技智库的宏观管理提供一些可能的靶标和参考,为科技智库理论和实践的多元化、系统化、有序化发展贡献力量。

  • 嗜酸菌耐酸pH平衡机制及潜在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嗜酸菌是一类可以在极端酸性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在生物整治以及耐热耐酸酶的提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嗜中性工程菌株在发酵过程中经常遇到自身环境酸化的问题,嗜酸菌独特的耐酸能力及其耐酸模块为构建耐酸能力强的嗜中性工程菌株提供了思路。因此,从细胞膜的稳定性及低渗透性,耐酸相关的能量代谢,生物大分子的修复以及胞内缓冲作用等方面对嗜酸菌的耐酸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并展望了嗜酸菌在耐酸工程菌株合成生物学邻域的作用。

  • 嗜酸菌耐酸pH平衡机制及潜在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嗜酸菌是一类可以在极端酸性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在生物整治以及耐热耐酸酶的提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嗜中性工程菌株在发酵过程中经常遇到自身环境酸化的问题,嗜酸菌独特的耐酸能力及其耐酸模块为构建耐酸能力强的嗜中性工程菌株提供了思路。因此,从细胞膜的稳定性及低渗透性,耐酸相关的能量代谢,生物大分子的修复以及胞内缓冲作用等方面对嗜酸菌的耐酸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并展望了嗜酸菌在耐酸工程菌株合成生物学邻域的作用。

  • 结合话题相关性的热点话题情感倾向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热点话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针对热点话题及其情感对象的情感倾向进行相关研究。【方法】提出一个结合话题相关性的主客观分类模型, 帮助抽取与热点话题相关的主观微博; 利用基于机器学习改进的情感分类方法对抽取博文的情感极性进行分析; 通过召回率、准确率、F 值对情感分类效果进行详细评估。【结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结合话题相关性有效提升了热点话题微博主客观分类和情感极性分类效果, 其中F 值分别提升7.4%和2.2%。【局限】待需深入考虑数据的分布状态、情感分类粒度细化、情感对象的情感趋势变化等。【结论】考虑话题相关性, 提升微博情感分类的效果, 并通过抽取热点话题中关键情感对象的情感倾向, 为微博精准营销提供相关情报信息。

  • 湿性敷料联合生长因子在外伤换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7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在外伤换药护理中应用湿性敷料联合生长因子凝胶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外伤换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湿性敷料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生长因子凝胶联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创面愈合等级及细胞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此判定护理效果;结果:在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中,研究组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外伤痊愈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总优良率为97.55%,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总优良率为82.92%,研究组的创面总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细胞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bFGF、KGF及VEGF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伤换药护理中应用湿性敷料联合生长因子凝胶,能够促进外伤患者创面更快更好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 一例膜性肾病合并急性心梗及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30

    摘要: 报告1例膜性肾病合并急性心梗及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膜性肾病患者容易出现高凝状态,而高凝状态是下肢动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此例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可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减少并发症,该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哲学建设: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新中国成立 70多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辉煌,但一些“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向未来30年的科技强国建设,首先必须深入探查问题表面症状背后的根源,找到制约科学发展的核心阻力,开出针对性的药方。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的历史脉络和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哲学根源进行分析推演,提出“哲学的贫困”可能是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根源;并从哲学对科学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哲学的贫困”是我国无法建立自主的科学体系、原始创新匮乏、科学大师缺失、学术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针对哲学建设的特点和困境,引用孟子关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论述进行类比,提出哲学建设是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应当采取“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的策略,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实施;同时,也要在哲学的引领下进行更加统筹平衡、系统深入、成熟定型的科技改革,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奠定现实和长远的基础。

  • 还原氧化石墨烯/铜复合热界面材料的实验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2-14 合作期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摘要: 为了提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能,采用电泳沉积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对比分析还原氧化石墨烯/ 铜、多层石墨烯和纳米银对环氧树脂热导率的增强效果。采用扫描电镜对还原氧化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表 征;使用热常数分析仪、数字式粘度计和接触热阻测试仪分别对环氧树脂基复合热界面材料的热导率、粘度和界面热阻进 行调控测试。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铜,且金属铜颗粒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层间;还原氧化石墨烯/ 铜、多层石墨烯、纳米银对环氧树脂的导热系数均有提高;还原氧化石墨烯/铜复合材料质量分数为30%时,环氧树脂基复 合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提高了4.5倍;在0.9 MPa压力下,界面接触热阻为37.06 mm2KW-1,与不添加界面材料时相 比降低了35.9%(未添加热界面材料时界面接触热阻为57.84 mm2KW-1)。高导热材料能提高环氧树脂基热界面材料 的热导率,可显著改善接触面的传热性能。

  • 高时空分辨的神经递质电化学传感检测技术发展与展望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8-01-0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目前,实现对细胞神经递质释放过程的高时空分辨实时监测,仍存在诸多挑战。近些年来,通过发展不同的电化学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细胞胞吐(exocytosis)释放以及细胞内部囊泡的定量化分析;一些研究使用这些技术,进行了细胞释放模式的探究。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小分子或者调控电极尺寸,可实现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监测。文章重点介绍了神经递质电化学检测的机理、微米电极以及纳米电极检测技术的发展,对电化学传感与成像技术的联用进行了评述,并对电化学传感检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在此基础上,文章综合各种不同监测技术的优点,提出构建纳米电极与成像以及其他检测手段的联用技术,以大幅提高纳米电极在神经递质检测方面的能力。

  • 木棉树形结构和叶性状对生境要素的响应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形态结构是植物本身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木棉树形结构与叶性状的相关关系, 探索地形、土壤和气象要素对木棉生长的影响,对揭示木棉生长策略和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 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230 棵木棉为研究对象,测定 6 个树形结构指标,8 个叶性状指标以及所 在区域地形、气象、土壤养分等生境要素,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变差分解分析各生境要素对木棉树形结 构和叶性状的影响和解释度。结果表明:(1)木棉树形结构各观测指标之间、叶性状各观测指标之间存 在相关性(P<0.05)。(2)生境要素各观测指标对木棉生长具有较强影响,其中年均降雨量、坡度、平 均温度对木棉生长指标的解释率较高,是影响木棉生长的主要生境指标。(3)从标准化路径系数看,三 个生境要素对木棉树形结构和叶性状影响具有一致性,均表现为地形要素>气象要素>土壤要素。(4) 三个生境要素叠加解释了树形结构和叶性状分别为 43.5%和 12.3%,表现出树形结构对生境环境的响应大 于叶性状对环境响应的特点。研究结果初步探明了木棉不同生长指标对环境的要素的适应策略,可为木 棉在异质生境的培育、繁殖以及木棉人工林高效经营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 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与情绪刺激都具有引导注意偏向、提高搜索效率的特点, 但二者间是否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迄今为止尚不明确。研究采用“线索-目标”范式并在视听双通道呈现情绪刺激来考察情绪刺激的加工与IOR的交互作用。实验1中情绪刺激以单通道视觉面孔或一致的视听双通道呈现, 实验2通过在视听通道呈现不一致的情绪刺激进一步考察视听双通道情绪一致刺激对IOR的影响是否是由听觉通道一致的情绪刺激导致的, 即是否对听觉通道的情绪刺激进行了加工。结果发现, 视听双通道情绪一致刺激能够削弱IOR, 但情绪不一致刺激与IOR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并且单双通道的IOR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仅在视听双通道呈现情绪一致刺激时, 才会影响同一阶段的IOR, 这进一步支持了IOR的知觉抑制理论。

  • 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1-20

    摘要: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与情绪刺激都具有引导注意偏向、提高搜索效率的 特点,但二者间是否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迄今为止尚不明确。研究采用“线索-目标”范式 并在视听双通道呈现情绪刺激来考察情绪刺激的加工与IOR的交互作用。实验 1 中情绪刺 激以单通道视觉面孔或一致的视听双通道呈现,实验 2 通过在视听通道呈现不一致的情绪刺 激进一步考察视听双通道情绪一致刺激对IOR的影响是否是由听觉通道一致的情绪刺激导 致的,即是否对听觉通道的情绪刺激进行了加工。结果发现,视听双通道情绪一致刺激能够 削弱IOR,但情绪不一致刺激与IOR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单双通道的IOR不存在显 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仅在视听双通道呈现情绪一致刺激时,才会影响同一阶段的IOR,这 进一步支持了IOR的知觉抑制理论。

  • 近40年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干扰度时空动态及景观格局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3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72、1998、2007年及2013年4个时期的 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并结合湿地的土地覆被状况,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建立艾比湖湿地生态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艾比湖湿地的生态干扰度的时空动态及景观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72-2013年,研究区的生态干扰度总体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但其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生态干扰度类型之间的转化速率有加快的趋势。(2)1972-2013年,边缘密度指数(ED),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及景观分离度(DIVISION)4项景观格局指数大体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区域的景观指数较为稳定。(3)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干扰程度有密切的一致性。生态干扰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边缘密度指数(ED) < 景观丰度密度(PRD) < 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 < 平均形状指数(MSI) < 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 < 景观分离度(DIVISION)。客观系统的认识和评价艾比湖湿地的生态系统及环境,可为干旱区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

  • 近40年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干扰度时空动态及景观格局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72、1998、2007年及2013年4个时期的 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并结合湿地的土地覆被状况,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建立艾比湖湿地生态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艾比湖湿地的生态干扰度的时空动态及景观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72-2013年,研究区的生态干扰度总体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但其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生态干扰度类型之间的转化速率有加快的趋势。(2)1972-2013年,边缘密度指数(ED),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及景观分离度(DIVISION)4项景观格局指数大体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区域的景观指数较为稳定。(3)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干扰程度有密切的一致性。生态干扰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边缘密度指数(ED) < 景观丰度密度(PRD) < 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 < 平均形状指数(MSI) < 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 < 景观分离度(DIVISION)。客观系统的认识和评价艾比湖湿地的生态系统及环境,可为干旱区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

  • 景观生态网络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6-2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作为生态学重要的概念与方法,生态网络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耦合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重要途径。景观生态网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增加景观连接度具有重要意义。从景观生态网络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研究方法模型等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主要介绍了传统景观格局分析、网络分析、模型模拟等方法的适用性与特点,并分析了景观生态网络在城市景观格局优化、自然保护区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规划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研究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