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4
摘要:互联网与全民阅读逐渐深度融合,融媒体时代音视频渠道与模式的极速发展和普及已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文化现象。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研和数据库检索等方式借鉴国内和内蒙古自治区内高校图书馆音视频阅读推广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高校图书馆在融媒体赋能下的音视频阅读推广工作现状,并以“桃李湖畔·遇见馆员”音视频阅读推广文化育人品牌活动为例进一步探索高校图书馆融媒体阅读推广和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和方法。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1-22
摘要:课程信息素养是通过对学科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培训,把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方案,由学科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课程信息素养,能够解决图书馆教学人员短缺、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扩大受教育面等问题,并且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为课程信息素养提供理论依据。美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TTT教学模式的实践,为课程信息素养提供实践基础。我国高校应该从更新观念、提升学科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能力、配备丰富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资源、坚持统筹联动等方面,推动课程信息素养的有效实施。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1-22
摘要:目的/意义]为了解TTT教学模式在美国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探索其中的实践价值。[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和内容分析的方法,结合网络调查的结果,对TTT教学模式在美国信息素养教育中的研究和实践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美国各方对实施TTT模式的态度、实施TTT模式的基本要素,以及实施TTT模式的效果等方面的内容。[结果/结论]结果表明,TTT教学模式在美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至少部分是成功的。从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图书馆、专业教师等三个层面,对我国高校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实施TTT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1-17
摘要:本文主张用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路开展开放科学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包括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以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唯一正确道路等。开放科学被定义为一个包容性架构,旨在实现人人皆可公开使用、获取和重复使用多种语言的科学知识,增进科学合作和信息共享,并向传统科学界以外的社会行为者开放科学知识的创造、评估和传播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与开放科学理念不谋而合,包括立足本国国情和实际发展需要、尊重各国发展的开放科学道路、通过实践取得经验、积极分享人类共同智慧等。中国式现代化所能带来的解决方案包括立足本国国情和实际发展需要,积极建设,逐步解决各种利益相关方提出的实际问题;尊重各国发展的开放科学道路,积极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11-12
摘要:高校的人才评价是近年各机构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学术成果、基金项目、学术荣誉、研究方向、国际合作、获奖、学术兼职等方向共设置90余个指标,形成了高校青年学者科研竞争力多维评价体系,并通过程序语言进行系统实现与实践检验。此多维评价体系具有学术成果质和量的综合测度、可进行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对比及注重学者的潜力考察等特点,可为相关领域青年人才的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7
摘要:数据管理计划(DMP)是确保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价值和目标选择的重要保障措施。DMP的核心要点之一是确定权责人员和计划内容,以确保公共数据的合理管理和共享。DMP对于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数据的可利用性和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的发展。数据管理计划需要遵循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考虑数据质量保证、知识产权、隐私保护、保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在课题申请和评审中,数据管理计划的规划和资源投入非常重要,需要充分考虑数据共享和数据权益保护的平衡。数据管理计划在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明确项目管理中数据管理的相关内容。数据管理计划作为课题申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得到广泛认可,有助于实现科学数据的开放利用和价值,提高数据的共享性和可重用性,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文献标引与编目 提交时间: 2023-11-07 合作期刊: 《文献与数据学报》
摘要:[目的 / 意义]利用数字技术赋能非遗资源的深度挖掘,揭示黄河流域非遗资源的关联关系,对黄河流域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 过程]以黄河流域非遗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黄河流域非遗资源的知识图谱,并构建以用户交互为核心的智能问答系统。[结果 /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知识图谱的黄河流域非遗资源智能问答系统实现了黄河流域非遗资源的多维知识发现,为非遗资源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各种文献工作 提交时间: 2023-11-07 合作期刊: 《文献与数据学报》
摘要:[目的 / 意义]“发展绿色消费”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绿色消费领域研究主题的挖掘,有助于快速了解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热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 过程]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提出“综合考虑文献标题、摘要和关键词,采用文本分词技术提取文献主题词,并基于 AHP 法确定二元主题词组共现权重”的方法;针对传统词频 g 指数无法有效排除“高频泛词”的情况,基于 TF-IDF 算法对传统词频 g 指数进行优化,提出 TI-g 指数;对 2010~2022 年我国绿色消费领域学术文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 结论]绘制了 2010年以来我国绿色消费领域研究主题演进热力图,并对 2018 年以来研究热点进行挖掘,识别出该领域研究的 4 大主题域。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读者工作 提交时间: 2023-11-07 合作期刊: 《文献与数据学报》
摘要:[目的 / 意义]《点石斋画报》作为中国最早的新闻类画报之一,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挖掘《点石斋画报》中词项之间关联性,以揭示清末新闻类画报的重点关切。[方法 / 过程]首先,以《点石斋画报通检》为语料来源构建语料库;其次,以《点石斋画报》题跋为语义单元建立共词网络;接着,通过社区分割确立《点石斋画报》话语主题;最后,以主题中的核心关键词构建时序自我中心网,考察关键词的语义共生演化。[结果 / 结论]从研究结果看,《点石斋画报》呈现“海外新闻”“上海”“志怪奇闻”“中国妇女”“中国名人”“苏州”“疾病伤残”七个核心话语主题。以“中国妇女”一词为例,时序自我中心网显示“罪行”“命案”等司法类词项频次较高,并呈均匀分布状态,“婚姻”和“纳妾”作为新旧观念的指示词,其频次呈现强弱态势对比,体现出在中西文化对冲下新旧观念的共存与转换。研究结果也表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研究方法的某些缺憾。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各种文献工作 提交时间: 2023-11-07 合作期刊: 《文献与数据学报》
摘要:[目的 / 意义]《林颂河手札》于 2020 年入藏南开大学图书馆,其主要内容是林颂河在1921~1937 年写给刘璧宜的信札,共计 446 通 941 张。对其进行修复,可使《林颂河手札》有序集结,供读者研究使用。[方法 / 过程]在南开大学传习所万群导师的带领下,三位修复学员分析整批手札的形制,经过讨论,确定用“挖衬”的方法,以线装书的装帧形式将所有手札集结成册,共同完成了对手札的尺寸测量、配纸、压平、修补、挖衬、封皮、装帧等修复工作。[结果 / 结论]制作完成了四函二十册的《林颂河手札》,并分析了修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及修复完成后的保护意义。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7 合作期刊: 《文献与数据学报》
摘要:[目的 / 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建设案例,探讨大数据时代数字特藏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方法 / 过程]本文探究了多来源、多形态写本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处理方式,明确以学术创新为核心需求的建设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等方面,总结数字特藏库建设的模式。[结果 / 结论]本文认为依托资源核心收藏单位,通过合作进行资源共建,进而完成某类文献的全球整合,并提供方便使用的学术工具,是学术类数字特藏库建设的主要路径与模式。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文献标引与编目 提交时间: 2023-11-07 合作期刊: 《文献与数据学报》
摘要:[目的 / 意义]梳理学科分类的发展演变,分析比较 CWTS、Citation Topics 和 Dimensions 三个体系对单篇文献的主题定位,为学术评价中以单篇论文的研究主题进行学科定位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分析比较三个体系的原理和构建方法,以某高校心理学院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三个体系中的学科主题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论文在 WOS 中的学科分类,分析论文所属学科主题。[结果 / 结论]三个分类体系各有优势和不足,CWTS 主题分类粒度较细且提供动态图谱,Citation Topics 方便进行主题文献的导出和进一步分析,Dimensions 收录的文献来源和文献类型比较全面和广泛。CWTS 在对主题的描述上要好于 Citation Topics,Citation Topics 对论文学科主题的定位不一定准确,Dimensions 的主题定位粒度相对宽泛一些。对论文研究主题的学科定位需要结合多个学科分类体系,从论文内容、参考文献和施引文献等进行综合判断。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各类型图书馆 提交时间: 2023-11-07 合作期刊: 《文献与数据学报》
摘要:[目的 / 意义]2023 年 6 月 2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作出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方法 / 过程]本文从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时代意义、考古学的学术价值入手,来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结果 / 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和身份认同,是审美艺术的表达,是塑造公民素质的重要力量,是科学创新的参考和启示,是跨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的纽带。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提出并优化科学数据的控制策略及其模型,有助于推进科学数据平台的基础制度建设,平衡科学数据安全保护与共享利用。[方法/过程]选择国家级科学数据平台的用户协议等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获取76个初始概念、9个副范畴和5个主范畴,进而提炼科学数据的控制策略模型。[结果/结论]我国科学数据平台已形成以目的、行为、权利、身份和责任为构成要素的“五控一体”控制策略模型,建议从事前防御、事中管理和事后归责方面,优化形成“三阶段”控制策略模型。具体措施包括:①概括列举目的类型,强化目的控制;②明确数据权利归属,加强权利控制;③统一分级分类管理,补强身份控制;④平衡平台管理与用户控制,转型平台自治,促进平台意识与规范统一,新增行业他律;⑤合理分配平台、用户和科学数据提供者的责任。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6
摘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对于学科建设战略制定、方案实施、发展路径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ESI数据可以作为动态监测数据之一,客观评价大学学科建设成效。本文构建了基于ESI高被引论文的大学学科建设成效客观评价模型,以H大学作为分析案例,通过文献计量学、统计学等方法分析该校近五年30期ESI高被引论文跟踪数据,评价学校学科建设客观成效,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发现,H大学学科建设整体成效显著,师生院系多方发力,优势学科建设突出,部分学科建设缓慢。未来,学校可从体制机制、专业布局、队伍建设等方面调整发展路径,推动更多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5
摘要:本文论述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评价考核机制、追究责任制度以及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的价值和目标选择。公共数据开放利用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关系层级的权益问题和数据管理政策的要求,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确保公共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进步。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的价值和目标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共享、利用和管理等。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范,可以进一步加强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利用,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进步。公共数据的开放利用价值和目标选择是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政策制定和技术研发,可以提高公共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据的安全性也是公共数据开放利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数据的发现、重用和识别也是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范,促进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可以提高数据的可见性和可获取性,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2
摘要:本文研究特殊数据的用户资格审查、管理制度、保密协议以及数据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强调了数据开放目录审查的重要性。公共数据的开放利用价值和目标选择需综合考虑数据处理和管理政策的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进步。加强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需根据科研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所产生的不同密级程度的科学数据,进行数据等级的划分,并建立相应的保密审查制度。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需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确保公共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分类: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31
摘要:Purpose/significance ChatGPT is a chatbot program developed by OpenAI in the United States. A dialog with ChatGPT c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ink tanks. Method/process Currently, GPT-3.5 offers users a free query quota of 30 queries per day. Chen Yu has engaged in a dialog with ChatGPT on a number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ink tanks by creating an outline for the dialog. Result/conclusion AI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ChatGPT, offers many opportunities for the think tank industry, including enhanced research capabilities,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and improved public engagement. However, it also poses challenges related to ethics, expertise, transparency, and workforce adaptability that think tanks need to seriously address. In the age of AI, Chinese think tanks and experts need to keep up with the trend and proactively adopt the AI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ChatGPT.
分类: 其他 >> 综合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分类: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提交时间: 2023-10-30
摘要:Purpose/significance ChatGPT is a chatbot program developed by OpenAI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sations with ChatGPT can shed light on "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 in the age of AI. Method/process Currently, GPT-3.5 offers users 30 free query credits per day. By creating an outline for the conversation, Chen Yu engaged in a dialog with ChatGPT on various issues of "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 Result/conclusion Today, the "Standard of Civilization" has long been abandoned, and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has been widely criticized. In the era of AI, the AI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ChatGPT can help promote the "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 help realize real-tim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and identify and alleviate prejudices in the 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AI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ChatGPT can also help promote "Dialogue within Civilizations"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solving civil conflict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mmigrants, protecting the voices of vulnerable group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value of women, and building an age-friendly society. However, AI technologies must be developed and used with caution and with due regard to ethical considerations, in particular to prevent AI algorithms from perpetuating prejudices and reinforcing existing inequalities.
分类: 其他 >> 综合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分类: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提交时间: 2023-10-30
摘要:目的/意义 ChatGPT是美国OpenAI公司研发的一种聊天机器人程序。与ChatGPT进行对话,能够为AI时代的“文明的对话”提供启示。 方法/过程 目前,GPT-3.5每日向用户免费提供30次的查询额度。陈瑜通过精心设计对话提纲,与ChatGPT就“文明的对话”的若干问题展开了对话。 结果/结论 今天,“文明的标准”早已被摒弃,“文明的冲突”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在AI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有助于促进“文明的对话”,帮助实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实时交流,增进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和欣赏,识别和缓解文明对话中的偏见。同时,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也有助于促进“文明内的对话”,在解决国内冲突、促进移民融合、保护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发挥妇女的独特价值、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在开发和运用AI技术时,必须谨慎从事,充分考虑伦理因素,特别是要防止AI算法延续偏见并强化现有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