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背外侧前额叶在安慰剂效应中的作用:社会情绪调节研究

请选择邀稿期刊:
摘要: 安慰剂效应指个体接受惰性物质或程序后,对自身状况产生积极预期从而使自身症状得到缓解的效应。已有研究发现,安慰剂不仅能镇痛还能有效调节情绪。为了考察安慰剂效应在情绪调节过程中的脑机制,本研究以社会排斥图片为情绪诱发材料、诱发社会疼痛,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激活右背外侧前额叶(right dorsal prefrontal cortex, rDLPFC),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观测TMS对安慰剂下调社会疼痛的影响。结果发现, rDLPFC激活组(n = 50)比控制组(n = 50)在安慰剂条件下报告的负性情绪更弱,同时,反映情绪体验强度的ERP晚正成份(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的波幅也更低,但上述组间差异在非安慰剂条件(基线)下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 DLPFC激活组比控制组更相信安慰剂的效果,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安慰剂。此外我们发现,由DLPFC激活导致的安慰剂效应增强可有效降低社交焦虑倾向被试的负性社会情绪。本研究是结合脑调控(TMS)和脑观测(ERP)技术探讨安慰剂情绪调节脑机制的首次尝试,研究发现不但揭示了rDLPFC在安慰剂调节情绪过程中的重要因果作用,还为临床治疗以情绪失调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脑调控干预的可行性脑靶点。

版本历史

[V1] 2023-03-27 15:35:22 ChinaXiv:202303.08480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264
  •  下载量135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