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YOD1基因敲除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4-19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去泛素化酶YOD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针对YOD1基因设计单链向导RNA(sgRNA)识别序列,构建sgRNA质粒,与Cas9质粒体外转录、纯化后注射入受精卵,通过PCR和测序验证得到F0代阳性小鼠。配繁两代后,取同窝对照的野生型(WT)和敲除(KO)小鼠的主要组织器官研磨,使用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各组织YOD1蛋白的表达,确证YOD1敲除小鼠模型是否成功建立。统计YOD1杂合子(HET)自交存活后代各基因型比例,分析是否有胚胎致死表型。解剖小鼠分析主要组织器官的表型,进一步利用H.E.染色分析KO小鼠是否存在自发的病理改变。通过血糖耐受实验(GTT)分析KO小鼠的血糖调控能力。结果:基因组测序和WB检测结果显示KO小鼠中YOD1被明显敲除,YOD1敲除小鼠模型成功建立。YOD1杂合子自交后代各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定律,提示KO小鼠非胚胎致死。YOD1敲除小鼠肝脏显著小于WT小鼠。GTT结果表明敲除YOD1不影响小鼠的血糖稳态。结论:应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YOD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正常出生,无任何胚胎发育缺陷。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肝脏显著减小,但无显著的自发病理变化,KO小鼠血糖控制亦无显著差异。

  • 芦丁对肥胖 芦丁对肥胖诱发的雄性生殖损伤的保护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芦丁在肥胖雄性小鼠体质量抑制以及对肥胖诱发的生殖损伤的保护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ICR小 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ND组,正常饮食),高脂饮食组(HFD组,高脂饮食),芦丁保护组(HRU组,高脂饮食+芦 丁)。28 d后,按后续实验需要进行取材处理。试剂盒检测生化指标;睾丸与附睾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统计 精子数、活动度和畸形率。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U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RU组比HFD 组的平均体质量轻。HFD组睾丸和附睾组织中的甘油三酯的含量以及附睾组织中的甘油三酯的含量,明显高于ND组和HRU 组。相较于HFD组的睾丸和附睾均出现结构松散,细胞结构异常,管腔内成熟的精子数量较少的现象,精子数量下降, 活动度差等 问题,HRU组均有明显改善。解偶联蛋白Uc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在芦丁处理后显著上升(P<0.05),Mcp1和Tnfα的表达则显著 下降(P<0.05)。结论 芦丁可以有效抑制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体质量的快速增长,对肥胖诱发的生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 内源CD133+细胞示踪模型的制备和鉴定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3-13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制备可追踪CD133阳性神经干细胞分化谱系的小鼠模型。将两种C57B16背景的转基因小鼠CD133-Cre-ERT2和Rosa26-CAG-LSL-ZsGreen杂交,获得CD133-CreER;CAG-ZsGreen小鼠模型。免疫组化和激光扫描共焦成像分析表明,经Tamoxifen作用后,该杂交小鼠在侧脑室SVZ区、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室管膜区域均表达绿色荧光蛋白ZsGreen,且这些区域的绿色荧光与CD133+红色荧光重合。在室管膜区CD133+是静息态神经干细胞的标志,因此,通过分析CD133-CreER;CAG-ZsGreen小鼠中的 ZsGreen阳性细胞可追踪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分化谱系。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内源CD133+细胞示踪小鼠模型,为探讨大脑中CD133+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和分化提供了帮助。

  • 抗菌肽sublancin与黄芪多糖对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抗菌肽Sublancin与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用4~6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先连续灌胃7 d、每天1次、每只0.2 mL的下列物质: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攻毒组,灌胃生理盐水;12.0 mg/kg BW黄芪多糖组,灌胃12.0 mg/kg BW的黄芪多糖溶液;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灌胃48.0 mg/kg BW的黄芪多糖溶液;1.0 mg/kg BW sublancin组,灌胃1.0 mg/kg BW的sublancin溶液;2.0 mg/kg BW sublancin组,灌胃2.0 mg/kg BW的sublancin溶液。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在灌胃结束24 h后均以200 μL/只的剂量灌胃浓度为1×109 CFU/m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攻毒。分别在攻毒3和24 h后从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采集外周血、脾脏以及盲肠内容物,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数量以及肠道内容物中沙门氏菌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沙门氏菌攻毒3 h后,与攻毒组相比,12.0和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是存在降低趋势。沙门氏菌攻毒24 h后,与攻毒组相比,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12.0和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MCP-1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沙门氏菌攻毒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和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1.0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IL-10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综合上述结果可得出,适宜剂量的抗菌肽sublancin和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与黄芪多糖相比,抗菌肽sublancin对感染沙门氏菌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更加全面。

  • 抗菌肽Sublancin增强获得性免疫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Sublancin灌胃对卵清白蛋白(OVA)免疫小鼠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6周龄雌性BALA/c小鼠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只小鼠。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2.5 mg/kg体重的左旋咪唑溶液,抗菌肽Sublancin组小鼠灌胃0.5、1.0和2.0 mg/kg体重的抗菌肽Sublancin溶液。各组小鼠连续灌胃14 d。在灌胃结束24 h后用模式抗原OVA皮下注射对各组小鼠进行免疫,14 d后加强免疫1次,第2次免疫7 d后采血和取脾脏,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及其亚类IgG1、IgG2a和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5、1.0和2.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G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Sublancin可以诱导OVA免疫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反应,增强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 罗汉果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抑制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罗汉果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罗汉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25 mg•kg-1、50 mg•kg-1、100 mg•kg-1)和左旋咪唑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1)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测定各组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T、B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耳肿胀度,半数溶血值(HC50)以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IL-2、IL-4、IL-6、TNF-α的含量,并观察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考察罗汉果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罗汉果多糖各剂量组(25 mg•kg-1、50 mg•kg-1、100 mg•kg-1)均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半数溶血值(HC50),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耳肿胀度;显著增加IgG、IgM、IL-2、IL-4、IL-6、TNF-α的含量。罗汉果多糖剂量组(50 mg•kg-1、100 mg•kg-1)能显著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脾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罗汉果多糖可以减轻免疫抑制小鼠脾脏的病理损伤。由此可知,罗汉果多糖能明显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 番茄皂苷A对血脂及肝脏脂肪的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3-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以ApoE基因缺陷小鼠和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血脂症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药理学方法研究番茄皂苷A对血脂及肝脏脂肪的调节作用。在ApoE基因缺陷小鼠和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血脂症模型小鼠中,通过灌胃给予番茄皂苷A: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葡萄糖(Glu)的含量和活性;处死小鼠后,取肝脏称重,计算肝脏指数;精确称取一部分肝脏,测定肝脏脂质的含量。结果显示番茄皂苷A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可以降低血清TC、HDLC、LDLC的含量,对ALT、AST、BUN、Cr、Glu没有影响,说明番茄皂苷A可以降低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中胆固醇含量,对血糖没有影响,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血脂症模型小鼠,可以降低血清TC、HDLC的含量,可以降低肝脏TC的含量,对ALT、AST、BUN、Cr、Glu没有影响,说明番茄皂苷A可以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血脂症模型小鼠的脂质代谢,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皂苷A具有一定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且不影响肝肾功能。

  • 人SP-B蛋白转基因及细菌性肺炎模型的构建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构建携带人SP-B蛋白+1580 SNP不同等位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并进行细菌性肺炎模型的造模。方法:利用受精卵原核注射技术将hSP-B基因整合至小鼠染色体上获得F0代小鼠,将其与mSP-B基因敲除鼠进行交配,逐步去除转基因小鼠体内mSP-B基因。利用PCR技术鉴定小鼠基因型,通过测序确定+1580位点的等位基因。将铜绿假单胞菌经支气管灌注接种至小鼠肺内进行细菌性肺炎造模,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结果:F2代小鼠只表达人SP-B蛋白而不表达鼠SP-B蛋白,蛋白表达量与人肺内含量相近,即为构建成功的转基因小鼠。3个小鼠家系+1580位点等位基因为T,1个家系为C。细菌接种后24小时,小鼠肺泡内炎症渗出明显,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SP-B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但不同等位基因间无明显差异。结果:成功构建只表达人SP-B蛋白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细菌性肺炎模型造模成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人SP-B蛋白的生理功能及+1580基因多态性与肺疾病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控制摄食对肝脏及肾上腺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控制摄食对小鼠肝脏及肾上腺胆固醇代谢的影响。采用雄性ICR小鼠为试验对象,先适应性饲养3 d,在体重达24~25 g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自由摄食)、摄食4.0 g组[摄食量:4.0 g/(只·d);控食比例:正常摄食量的88%]、摄食3.0 g组[摄食量:3.0 g(只·d);控食比例:正常摄食量的66%]、摄食2.0 g组[摄食量:2.0 g(只·d);控食比例:正常摄食量的44%]和摄食1.5 g组[摄食量:1.5 g(只·d);控食比例:正常摄食量的22%]。各组自由饮水,控食14 d后处死小鼠,取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胸腺及睾丸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取肝脏和肾上腺组织分别抽提总RNA和总蛋白,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并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皮质酮含量。结果表明: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控食组小鼠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胸腺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摄食3.0 g组、摄食2.0 g组和摄食1.5 g组小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B类清道夫受体1(Scarb1)、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激素敏感脂酶(Lipe)、载脂蛋白E(Apoe)、ATP结合盒转运体G5(Abcg5)、ATP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7A1(Cyp7a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肝脏X受体β(Nr1h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g)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P<0.01),而胰岛素诱导基因2(Insig2)基因的表达则显著下调(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摄食2.0 g组和摄食1.5 g组小鼠肾上腺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A1(Cyp11a1)、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1A1(Cyp21a1)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摄食1.5 g组小鼠肾上腺StAR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B1(Cyp11b1)基因的表达也显著上调(P<0.05),而摄食3.0 g组、摄食2.0 g组和摄食1.5 g组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B2(Cyp11b2)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此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控食组小鼠肾上腺StAR蛋白表达均增强且随着摄食量的降低而增强。由此可见,严格控制摄食会影响小鼠免疫器官脾脏与胸腺,同时代谢器官肝脏也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胆固醇在肝脏与肾上腺的代谢与转化。

  • 柠檬酸对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试验目的旨在研究柠檬酸对小鼠脂肪细胞甘油三酯(TG)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将小鼠3T3-L1前脂细胞诱导成成熟的脂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诱导培养第14天,加入含0(对照组)、20(试验Ⅰ组)、50(试验Ⅱ组)、200 μmol/L的柠檬酸完全培养基(试验Ⅲ组)培养细胞,于0、36、72 h收集细胞检测TG合成和分解代谢中关键限速酶及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36和72 h,试验Ⅰ、Ⅱ、Ⅲ组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醛缩酶(FDA)、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各试验组激素敏感脂肪酶(HSL)、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游离脂肪酸(FFA)及乙酰辅酶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柠檬酸能够促进小鼠脂肪细胞TG的合成和沉积,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TG合成代谢中FDA、ACC、FAS产物的含量,极显著降低TG分解代谢中HSL、CPT1、FFA及乙酰辅酶A产物的含量,20 μmol/L为最佳剂量。

  • 人源性荷三阴乳腺癌NOD/SCID模型建立及其免疫应答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建立具有人免疫学特征的NOD/SCID小鼠模型,并观察其对三阴乳腺癌的免疫应答。方法筛选无免疫渗漏NOD/SCID小鼠24只,分成4组,免疫重建组提前3d腹腔注射250 mg/kg环磷酸胺(CTX),后经腹腔注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背部皮下接种人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单纯免疫组只注射CTX及PBMC;单纯荷瘤组只接种MDA-MB-231;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定期观察各组小鼠生物学及免疫学特征。结果免疫荷瘤组成瘤潜伏期(10-12 d)较单纯荷瘤组(8-10 d)延长,肿瘤生长速度减缓,第5周末肿瘤体积分别为1244.82士792.82 mm'和4308.77 mm丫尸<0.01),生存率提高(P<0.01)。接受免疫重建的小鼠外周血人IgG于第2周即可测到,并逐渐上升,较未接受免疫重建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中CD3'细胞比例于第2周逐渐下降,但于第9周仍可测到。第9周小鼠脾脏细胞中CD3'T细胞比例高达55.3%(免疫荷瘤组)及52.7%(单纯荷瘤组)。免疫荷瘤组小鼠脾指数9.64 mg/g明显高于单纯免疫组3.82士0.31 mg/g及空白对照组1.51士0.14 mg/g。结论成功构建稳定的具有人免疫学特征的NOD/SCID小鼠模型,并观察到其对三阴乳腺癌产生免疫应答,可为三阴乳腺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 去泛素化酶OTUB1肝脏特异性基因敲除模型的构建与表型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3-05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建立OTUB1肝脏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初步分析其表型并研究OTUB1基因与肝脏代谢的关系。方法:利用Cre/Loxp系统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即将OTUB1fl/fl转基因小鼠与Alb-Cre小鼠杂交,子代自交,得到OTUB1肝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并进行鉴定。取同窝对照小鼠(control, NC)和肝特异型基因敲除(hepatic-specific OTUB1 knockout, HCKO)小鼠,通过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确证OTUB1肝脏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是否成功构建。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主要组织器官的形态以及是否存在自发的病变;通过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肝脏脂代谢水平;通过血糖耐受实验(GTT)分析HCKO小鼠对血糖的控制。结果:基因组测序和WB检测结果显示HCKO小鼠肝脏中OTUB1被敲除,其他组织中OTUB1表达水平无变化,证明OTUB1肝脏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构建成功。HCKO小鼠出生正常,各组织器官无异常,生化指标中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表明OTUB1影响肝脏脂代谢水平。糖耐受实验中HCKO小鼠血糖回落迅速,表明敲除OTUB1影响肝脏血糖调节稳态。结论:应用Cre/Loxp技术成功建立OTUB1肝脏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OTUB1在肝脏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动物模型。

  • ZP2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制备抗小鼠ZP2(mZP2)抗体并研究抗血清的免疫活性。方法利用Rosetta宿主菌诱导表达mZP2重组蛋白,电泳分离重组ZP2蛋白,切胶制备免疫抗原;利用乳化抗原主动免疫新西兰雄兔制抗血清;通过ELISA测定抗体应答水平;以免疫组化测定抗血清特异性;通过精卵结合实验检测抗血清对小鼠卵子结合顶体反应后精子的影响。结果ELISA结果说明用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诱发产生了抗血清。免疫组化实验证明抗血清与小鼠卵巢透明带发生了特异性反应,精卵结合实验显示抗ZP2抗体能抑制顶体反应后精子与卵子结合。结论重组mZP2蛋白诱发产生了抗ZP2抗体,抗体能抑制顶体反应后的精子与卵子结合。

  • 阿魏酸对ob/ob脂肪沉积及腹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阿魏酸对ob/ob小鼠脂肪沉积和腹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5周龄的雄性ob/ob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5%和0.50%阿魏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5%和0.50%的阿魏酸显著降低了ob/ob小鼠的总增重、腹脂率(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及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P<0.05),减少了肝脏脂滴积累,显著降低了腹脂中棕榈油酸和油酸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腹脂中脂肪酸饱和度指数棕榈油酸/棕榈酸和油酸/硬脂酸(P<0.05)。由此得出,阿魏酸可以抑制ob/ob小鼠的脂肪沉积,改善其腹脂脂肪酸组成,减重降脂效果明显。

  • 复发性自然流产模型与正常妊娠着床期尿蛋白质组的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3-10-11

    摘要: 目的:初步探索妊娠着床失败是否能通过尿液蛋白质组变化进行反映。方法:收集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模型小鼠着床期(E3.5和E4.5)流产时的尿液样品和正常妊娠小鼠着床期(E3.5和E4.5)尿液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的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分析,筛选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FC>1.5 或<0.67,P结果:RSA模型小鼠共4只,均未产仔;正常妊娠小鼠共3只,正常妊娠,于E21时分别产仔7、8、9只。E3.5时可以鉴定到23个差异蛋白,E4.5时可以鉴定到21个差异蛋白。通过Uniprot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差异蛋白和相关文献报道,近一半的差异蛋白与着床相关。差异蛋白通过David数据库富集到大量与着床过程相关的生物学通路。结论:相当于在妊娠女性的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还未出现变化,现有手段无法进行观测和准确判断是否怀孕时,RSA模型小鼠相较于正常妊娠小鼠,在着床期时尿液蛋白质组就发生了变化,部分变化蛋白的已知功能与着床相关。

  • 白细胞介素-21基因重组腺病毒可控制慢性HBV感染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观察小鼠白细胞介素-21基因重组腺病毒(Ad-GFP-mIL-21)在慢性HBV感染小鼠中的表达以及其对病毒清除和 HBV特异性抗体产生的作用。方法 Ad-GFP-mIL-21体外感染HepG2.2.15细胞后分别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上清和 细胞mIL-21的表达;尾静脉注射 rAAV8-1.3HBV至野生型 C57BL/6 小鼠体内建立HBV持续表达模型, 12周后实验组尾静脉 注射Ad-GFP-mIL-21,以注射空载 GFP重组腺病毒或PBS为对照组,荧光显微镜观察Ad-GFP-mIL-21在小鼠体内各器官的表 达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HBsAg、HBsAb、HBcAb和mIL-21的水平。结果 Ad-GFP-mIL21可在体外感染HepG2.2.15 细胞,且上清mIL-21水平与重组载体的滴度和感染时间相关。注射Ad-GFP-mIL21至HBV持续表达小鼠后第4天观察到绿色 荧光主要在肝细胞表达;与处理前相比,注射第4天血清mIL-21水平显著升高(P<0.05), 而HBsAg滴度则明显下降;实验组和 对照组小鼠在注射第13天血清HBsAb均为阴性;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清HBcAb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AdGFP-mIL-21在HBV持续感染小鼠体内可表达mIL-21,并能下调血清HBsAg滴度和促进HBcAb产生,提示其在体内具有控制 慢性HBV感染的作用。

  • HBV转基因体内淋巴细胞表型特点及干扰素α对其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表型特点及干扰素α对其病毒学指标和免疫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 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采用ELISA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和HBcAb水平及两组小鼠血清IL-21及IL-6水平,分离肝、脾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和CD19+B细胞频数;给予9只HBV转基因小鼠重组鼠源性干扰素α(rmIFN-α)皮下注射,同时9只HBV转基因小鼠相应注射PBS,观察其血清HBsAg、HBV DNA、IL-6、IL-21水平的变化以及外周血CD4+T和CD19+B细胞频数变化。结果 HBV转基因小鼠的血清HBsAg水平较高并能检测到HBcAb,其血清IL-21及IL-6水平较WT小鼠显著升高(P<0.05);HBV转基因小鼠外周血、肝脏以及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频数较WT小鼠均明显低下(P<0.05),但其肝脏CD19+B细胞频数明显高于WT小鼠(P<0.05);HBV转基因小鼠肝内CD4+T细胞频数与血清HBsAg水平呈负相关,而肝内CD19+B细胞频数与血清HBcAb水平呈正相关;rmIFN-α处理可显著提高HBV 转基因小鼠外周血CD4+T和CD19+B细胞频数以及血清IL-6水平(P<0.05)。结论 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亚群频数异常,外源性干扰素α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频数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 沙葱总黄酮对脂多糖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旨在研究沙葱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应用CCK-8法筛选沙葱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的浓度,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组、LPS组(应激模型,1 μg/mL LPS)、沙葱总黄酮低剂量组(25 μg/mL沙葱总黄酮+1 μg/mL LPS)、沙葱总黄酮中剂量组(50 μg/mL沙葱总黄酮+1 μg/mL LPS)、沙葱总黄酮高剂量组(100 μg/mL沙葱总黄酮+1 μg/mL LPS)。用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IL-10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TNF-α、IL-6、IL-1β、IL-10、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沙葱总黄酮的添加浓度在25.0~100.0 μg/mL均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能显著提高细胞上清液NO的含量(P<0.05);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沙葱总黄酮均能显著抑制NO的产生(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IL-10含量以及细胞中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除了低剂量组IL-1β外,25、50、100 μg/m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L-10外,显著增加IL-10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NOS外,25、50、100 μg/m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抑制细胞中TNF-α、IL-6、IL-1β、iNOS mRNA的表达(P<0.05),有促进IL-10 mRNA表达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沙葱总黄酮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 刺激声音的听觉响应模式对清醒下丘神经元刺激特异性适应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究神经元对刺激声音听觉响应的发放模式本身是否影响刺激特异性适应(SSA)特性。方法以清醒小鼠的下丘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璃微电极贴附式记录下丘神经元在由两个不同频率(f1和f2)的纯音按不同重复概率随机组成的声音刺激序列下的听觉响应。并计算两个纯音总体或局部在标准刺激条件下的响应s(f1)与s(f2)即f1、f2作为标准声音时引起的神经元响应和在偏差刺激条件下的响应d(f1)与d(f2)即f1、f2作为偏差声音时引起的神经元响应。随后计算3个重要指标:(1)两个纯音的听觉响应强度差异指数(FDI);(2)频率特异的SSA指数(SI);(3)SSA指数(CSI),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DI较大神经元的CSI显著高于FDI较小的神经元(P<0.05),并且响应类型为初级响应型的神经元在不同时间段的SSA表现不同,相对于起始部分,持续部分的SSA显著地增高(P<0.05)。结论刺激声音的听觉响应模式也是SSA的重要影响因素。

  • 雌性生殖干细胞全基因组范围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位点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描绘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FGSCs)和胚胎干细胞(ESCs)全基因组范围内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PA)位点,通过细胞间的比较,分析生殖干细胞特异性的APA位点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本实验室之前建立的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转录本3’末端poly(A)位点捕获方法3T-seq确定并比较两个细胞系中所有APA位点,通过DAVID对具有APA位点差异的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 在两种细胞系中共确定16 973个基因的50 243个APA位点,发现FGSCs中相较于ESCs 3’UTR发生长度变化的基因1148个,其中795个(66%)3’UTR变短,353个(34%)基因3’UTR变长,与生殖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3’UTR存在显著的缩短现象。结论 FGSCs存在与ESCs不同的APA谱,APA介导的3’UTR变化参与生殖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揭示了生殖干细胞的基因转录后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