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蒴苣苔属植物染色体制片优化及染色体数目和倍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8-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染色体数目和倍性是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信息。苦苣 苔科半蒴苣苔属(Hemiboea)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约 44 种,主要分布于 我国南部地区。因其根系细小且相互缠绕以及染色体小型的特点,获取其根尖材料进行 染色体制片研究染色体往往比较困难。目前该属仅有 3 种的染色体数目被报道,绝大部分 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尚不清楚。染色体数目的进化模式与物种的进化关系亦不清楚。为 了探索该属染色体制片的适宜条件及染色体数目与物种的进化关系,本研究根据半蒴苣苔 属植物具有叶片扦插繁殖的特性,采用叶片水培生根法来获取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弄岗半蒴苣苔(H. longgangensis)、龙州半蒴苣苔(H. longzhouensis)、江西 半蒴苣苔(H. subacaulis var. jiangxiensis)、华南半蒴苣苔(H. follicularis)和永福半蒴苣苔 (H. yongfuensis)6 种植物的根尖材料,探索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对 染色体制片实验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行染色体计数,同时基于半蒴苣苔属染色体数目 的进化历史探讨染色体数目的进化模式及其与物种进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上午 9:30-10:00 取材,解离 10 min 以及染色 15 min 为半蒴苣苔属染色体制片的适宜条件;(2) 确定了半蒴苣苔属上述 6 种植物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 32(2n=2x=32);(3)除个别 物种染色体数目有变化外,该属大部分物种染色体数目可能为 2n=2x=32,且染色体数目变 化可能是非整倍化的作用,与物种进化没有明显关系。本研究为半蒴苣苔属以及具有类似 叶片再生植株特性的类群的染色体制片提供了参考,并为该类群的分类,系统进化等方面 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 典籍事件触发动词识别研究:基于《左传》的文本实验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事件自动识别抽取是当前典籍主题挖掘研究中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其中事件触发词的识别是一项基础的工作,本研究旨在探索古代典籍中事件触发词自动识别和分类的通用方法。[方法/过程] 首先运用LDA模型对动词进行主题聚类,归纳典籍事件触发动词的分类体系;并依据聚类结果与分类体系,初步构建触发动词的种子词集。在此基础上,通过语义相似度计算,对种子词集进行扩展,构建典籍事件触发词语义数据集。在实验阶段,以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左传》为例,对分类体系构建和种子词集扩展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典籍事件触发词识别方法可行有效,据此构建的事件触发词集具有较高可信度,未来可进一步扩大实验的样本数量及范围。

  • 科尔沁沙地恢复演替进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6-2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当前生态学中研究的重点之一,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沙地植被恢复演替进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逐渐增加,从流动沙丘的6种到固定沙丘的30种,增加了4倍。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各群落中占绝对优势,但随着演替的进行,生活型呈现多样化,多年生植物种类明显增加。藜科植物在流动沙丘阶段优势度明显,之后逐渐下降;禾本科植物的种数和优势度逐渐增加,在群落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多重比较表明,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F=18.926,n=360,P < 0.001),从流动沙丘到固定沙丘(3个恢复阶段的均值计算)地上生物量增加了580%。(2)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Simpson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增加的趋势。(3)回归分析显示,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二次函数关系即单峰型函数关系,表明中等生产力水平物种多样性较高。